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美文 经典美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_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意图
tamoadmin 2024-09-12 人已围观
简介1.教研工作自我评价1000字五篇2.初中一年级教学课件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作文4.幼儿园春天的教案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6.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教材解读的第三重境界7.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教案设计如何走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境摘 要: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现以亲历的新课改为依据,浅析一下我们产生的困境,以及取的适当的调节措施,权作抛砖引玉,以引起同行们的进一步关注与探究。
1.教研工作自我评价1000字五篇
2.初中一年级教学课件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作文
4.幼儿园春天的教案
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6.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教材解读的第三重境界
7.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教案设计
如何走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境
摘 要: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现以亲历的新课改为依据,浅析一下我们产生的困境,以及取的适当的调节措施,权作抛砖引玉,以引起同行们的进一步关注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03-01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几个年头,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曾产生一些困境。其实,在探索的道路上没有失败可言,只有此路不通的标志牌,如果我们及时察觉到产生困境并想法调整,一定能让新课改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让新课改的道路走得更加顺畅。
一、重课堂轻课前
语文教学中,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课堂的精彩演奏上,却忽视了课堂铺垫这一最基本的“过门儿”部分,殊不知,这是为课上的精彩呈现做铺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安排,为课上的学习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如在学《窃读记》之前,我们可以先布置一下预习性的任务,让学生在预习中既提前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又能发现一些问题,为课上的学习找到听课的重点。如教师可预留这样的任务:(1)你读过《城南旧事》一书吗?如果读过,回想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准备讲给大家听,如果没有读过不妨在网上搜搜它的内容简介,并找时间去读一读这本书。(2)星期天让家长陪你去新华书店读书两小时,记得要在书店里读哦。(3)读一读《窃书记》课文,把生字通过查字典自己掌握,并工整地写在透明纸上,上课时讲给大家听。这样预习作业,一则将课上所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二则让生活实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三则注重了为课堂的学习做最基本的准备工作。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在开展课堂学习将是事半功倍的。
二、重自主轻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们已舍得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但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新课改中,我们要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学习,如果将所有的学习任务完全下放而不给予学生以科学的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到无序状态,许多小学生还没有习得自主探究的程式化进程,同时他们的自主学习方法不足,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对于一些问题的探究还找不到方向。所以,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必须的、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一课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找出体现母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是如何体现的,当这一问题抛出后,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对文中相关文字的摘录作答上,这样的探究是表面的、肤浅的,教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才能将知识深入扎实的掌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有效指导下进行。
三、重形式轻实质
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困境,学生学得很热闹,讨论很热烈,但是一课后回顾所学,却没有什么收获。这在一些公开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那就是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活动使课堂彰显活跃的表象,而无形中忽视了学习的实质内容。要充分认清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切不可宣兵夺主,忽视了课堂教学基本三维目标的实现。例如,笔者参加听评某位教师的公开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上,同学们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查到的季羡林的资料,老师又做与的补充;然后请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后又请同学上来饰演一遍。大家的精力全用到了关注演员的换装和表演上,对于他们谈话的内容及谈话背后的引导作用完全忽视了。这就变成了热闹的课堂掩盖了学习的基本任务,整堂课的学习目标体现不明确。在教学中,要看清最终的目的地再上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心中要绷紧完成教学目标这根弦,然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方向性的有效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习任务不被花哨的形式淹没。
四、重鼓励轻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学生鼓励太过笼统且流于形式,针对学生的表现只有“好”、“不错”、“勇气可嘉”、“再想想”这些口头语,但仔细推敲却发现,学生的表现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要在哪儿多动脑筋等教师并没有明确指出来。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不必为了鼓励学生而掌声一片、“好”声不断,鼓励是必要的,但不宜过多、过于频繁,否则时间久了表扬的话也会沦为一种形式,起不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而那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例如,在学习张籍的《秋思》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们回答这首诗如何体现乡愁的,有的学生说送信的人要出发时诗人又打开已经封好的信封,这是乡愁的体现。这只是对诗中内容的直接理解,教师仅说“好、对、不错”就让学生落座了,其实,这样的鼓励不如代之以“你能从诗中找出生活中的小细节,看出诗人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体现其乡愁之情,这很不错”。这样的建议性评价比笼统的评价就高明而有效的多。所以这一评价既有知识的传播与强调,也兼具表扬的内涵,这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探究是非常有益的引导。
在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如重讲解轻朗读、重讨论轻总结、重知识轻方法等困境。其实,只要教师在进行教改的同时不断地反思,并不断地改进,相信我们的教改在走出困境后一定会走进一片明媚的新世界。
参考文献:
[1] 杨 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2] 谢安仙.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J].吉林教育,2011(34)
教研工作自我评价1000字五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教研活动总结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态,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充分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突出追求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作为一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开展不仅缺乏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理论支持,更缺少教学实践的积累。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在本学期的中心教研组活动期间,我参与了课例交流、综合实践网站的制作、聆听两位教师的综合实践课……感受颇多,下面谈谈自己的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几点想法。
一、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奇妙的水”这一课题时,学生参与搜集水的知识,上网查找水中生活的植物以及特性,绘画出保护水的方法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以我认为在选择的课题时,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二、教师要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应给予指导和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比如在教学“奇妙的水”这一内容时,有的活动需要同学在网上查询资料,于是教师先要教给她们如何在网上打开相关网站,而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又无从入手,于是又要教她们如何将资料分类保存;或教给她们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并要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类整理。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指导学生及时记载研究情况,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我们班一开始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总是几个优秀的学生在忙乎,像杜雨薇和夏钰,而平时成绩差、不太发言的学生王大宝和朱宇同学,好像并没有多少在参与,对这些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后来王大宝和朱宇同学在我和小组成员的鼓励下,也积极参与了对退休老教师的访问。因此我们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让每一个人都对研究活动都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研究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体验获得研究成果的快乐。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弱的学生,只要他们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要知道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和鼓舞。
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刚刚起步,但只要我们在大胆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就能在积极的反思中不断的成长;只要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要求放得低一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得实一点细一点,我们坚信,它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2一个充满生机,孕育希望和收获成功的三月已悄然而过,20xx年四月黄金小学科技节活动也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雄辩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本次科技节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把“科技成就梦想,创新成就人生”这一主题的科技活动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次科技节我们组织了“六个一”的活动:
一是集中开展了一次科普知识宣传。学校利用黑板报、墙报、红领巾广播站,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开展科普知识传播活动。
二是阅读了一本科技优秀图书。组织全校学生阅读了“我是小小发明家”这本科普读物,并积极组织学生写出读后感,评选出校级一、二、三等奖各6名。
三是开展了1—6年级科普知识活动。我们先后邀请了语文、数学、科学等18位各科老师为我们“科普智慧宝库”提供了615道试题,并分设1—2年级区和3—6年级区。这一活动一经推出受到同学们积极响应和热烈欢迎,参与率达100%,经常出现几位老师忙不过来、学生排不上队的火爆景象。我们共计发放490余份奖品。
在这里同学们分享到课堂上及课外的许多知识,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科学和生活常识等。同学们掌握的科普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令人惊讶。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之间通过近距离的交流和互动,营造了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四是开展了1—6年级“炫彩科技”个人影像设计大赛。各班同学在老师的动员下积极行动,有的班在班主任老师的建议下统一创作,有的在计算机课上创作,还有在家和爸爸妈妈共同创作。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和超凡的想象创新能力,是本次比赛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本次共推荐作品190余幅,入选作品150幅。那一幅幅彰显着个性魅力、色彩绚丽多姿的画面,让欣赏它的人流连往返。
五是开展了“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会。在本次五、六年级的辩论会上,通过辩手的开篇立论、攻辩提问、自由辩论、观众互动、总结陈词等环节,让大家对辩论会得形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次活动也是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口语交际的重要内容之一。比赛中,辩手们气度不凡、妙语连珠,阐述的科学论点启人深思,充分展示了黄金小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六是参观了博富文柑橘加工厂,让孩子们参加了科技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总而言之,此次科技节活动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实现了“参与、发展、收获,给每一个孩子展示自我机会”的活动宗旨,让同学们从小就在幼小心灵中播下了科学的火种,体验到科学的魅力。科技节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科学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很长,希望每位同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营造“科技成就梦想,创新成就人生”的氛围,长大了才能承接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科技腾飞的重担! 工作总结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3今年,新区传来喜讯:三署园西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同时被评为浦东新区优秀教研组。10月10日的园西论坛上,数学教研组代表夏琪老师和英语教研组代表连老师与全校老师进行了优秀教研组的经验交流。
夏老师总结到:
1、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成员注重理论和业务的学习,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素质的提高,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2、每个教师的成长都会促进团队的发展,相反团队发展也会给个人更好的成长空间与平台。
3、规范制度,提出要求,评比评价这些举措都更好地促进了老师的工作,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提高。
连老师从“项目研究促成长”、“同伴互助共发展”、“不断反思齐进步”和“努力工作收获多”四方面向大家展示了英语教研组一路走向成功的风雨路程。
教研组就像一个家,让我们继续一份真心,两袖清风,三尺讲台,积累更多的收获,堆积更多的自信,为园西这个大家庭不断地添砖加瓦!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43月24日,经开实小全体语文教师于3月24日下午3点相约电脑、手机前,开展语文线上教研活动。
本次线上语文教研分为三个模块。针对开学以来的语文活动,语文组长贾书兰对各个年级的教学工作、教科研开展情况及学生朗读活动,不仅给予了肯定,还给予了相应指导。她敦促老师们从讲课、管理和教科研方面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对语文教科研活动,贾老师提醒大家平时多留心、动脑,及时整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早定目标,早做准备,积极学习教科研知识,从而成为语文教科研能手。
各年级分享线上教学经验。高雅丽老师就如何有效进行网络学习介绍经验,她分享了充分利用优质网络,及时提醒学生观看“名师大讲堂”,有的放矢地补充课外指导。陈平菊老师面对线上学习,作业要适量并及时反馈,利用榜样带动孩子们不断前进,通过阶段测评,掌握学生居家学习的情况,多种方式家校沟通,争取支持。充分利用教师的话语权,握好促进孩子进步的“尚方宝剑”。梁杰英老师更是通过督促孩子认真自主学习,让懒惰和转空子在老师的话语监督下遁形。同时,三年级老师在疫情期间,多次进行生命教学专题,教导孩子们尊重科学,珍惜生命。殷海霞老师开拓创新,还通过“一起学习网”进行查漏补缺。五年级语文李改焕老师强调,线上教学因课时短,预习就格外重要。五年级老师指导学生提前朗读课文,识生字,提前质疑等方法进行预习。刘葱葱老师非常重视教学的细节。她说道:“及时进行学习检测很重要。通过检测不但可以掌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帮助老师查缺补漏。针对线上教学,教师要先周备课,督促孩子们朗读打卡,师生言语传心意。”
“实小语文组的老师们永远秉持着一颗教育的初心,此次语文组教研会议的召开,为老师们特殊时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相信在实小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收获硕果,语文教学也一定能踏歌而行!”教导处杨明主任说经开实小语文组教研活动
3月24日,经开实小全体语文教师于3月24日下午3点相约电脑、手机前,开展语文线上教研活动。
本次线上语文教研分为三个模块。针对开学以来的语文活动,语文组长贾书兰对各个年级的教学工作、教科研开展情况及学生朗读活动,不仅给予了肯定,还给予了相应指导。她敦促老师们从讲课、管理和教科研方面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对语文教科研活动,贾老师提醒大家平时多留心、动脑,及时整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早定目标,早做准备,积极学习教科研知识,从而成为语文教科研能手。
各年级分享线上教学经验。高雅丽老师就如何有效进行网络学习介绍经验,她分享了充分利用优质网络,及时提醒学生观看“名师大讲堂”,有的放矢地补充课外指导。陈平菊老师面对线上学习,作业要适量并及时反馈,利用榜样带动孩子们不断前进,通过阶段测评,掌握学生居家学习的情况,多种方式家校沟通,争取支持。充分利用教师的话语权,握好促进孩子进步的“尚方宝剑”。梁杰英老师更是通过督促孩子认真自主学习,让懒惰和转空子在老师的话语监督下遁形。同时,三年级老师在疫情期间,多次进行生命教学专题,教导孩子们尊重科学,珍惜生命。殷海霞老师开拓创新,还通过“一起学习网”进行查漏补缺。五年级语文李改焕老师强调,线上教学因课时短,预习就格外重要。五年级老师指导学生提前朗读课文,识生字,提前质疑等方法进行预习。刘葱葱老师非常重视教学的细节。她说道:“及时进行学习检测很重要。通过检测不但可以掌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帮助老师查缺补漏。针对线上教学,教师要先周备课,督促孩子们朗读打卡,师生言语传心意。”
实小语文组的老师们永远秉持着一颗教育的.初心,此次语文组教研会议的召开,为老师们特殊时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相信在实小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收获硕果,语文教学也一定能踏歌而行!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5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县教育局教研室、学校教育工作精神,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及“135教学模式”为契机,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课堂教改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继续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继续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开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新局面。
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一)定期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各年级备课组活动以“135教学模式”为指导,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确立“135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为专题研究目标,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二)进一步完善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共同分享,倡导语文教师细读文本,深入浅出。
(三)努力上好每一节家常课。切实落实“135教学模式”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络,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用心对待每一次作业:作业精设计,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作业细批改,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五)尽心辅导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好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及时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二、以“135模式”为契机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进“135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发展。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二)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感悟。
三、所做工作总结
(一)九月份
1、9月5日,制定语文教研组。
2、9月16日到x参加县语文教研组长会议,21日传达县语文教研室最新精神。
3、9月6日、7日积极参与县教研员推门听课活动。六位老师分别执教了《秋天的图画》《火烧云》《小苗和大树的对话》等家常课。
4、9月7日下午,全体语文教师汇聚二楼会议室,认真聆听省特级教师xx老师的点评。
(二)十月份
1、同年级组教师推门听课。
2、开展主题活动——“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设计包括:预习作业、课堂练习、课后提升,及时反馈)
3、各年级组继续探讨学习“135教学模式”,年级组互相开课、观摩。
4、10月9日县教研员再次推门听课活动,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聆听了xx老师执教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和《幸福是什么》,对“135模式”的阅读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5、10月12日,郑x两位语文教研组长听新进教师赵露萍老师执教《一去二三里》,为其语文课堂进行把脉号诊。
6、教导处安排期中语文教学工作大检查
(三)十一月份
1、11月1日,县语文教坛新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观摩了xx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金色的脚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圆明园的毁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五节异彩纷呈的阅读教学,聆听了市名师徐x老师的专题点评。
2、11月23日,教研组长xx再次听新教师xx的阅读教学《雨点儿》,为其指点迷津。
3、11月30日,校长展示课在我校举行,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聆听xx校长的《长征》《去年的树》,深受启发。
4、全体语文教师积极组织一至六年级学生参与常山“三行诗”征文比赛,送出参赛诗歌一百五十余首。
(四)十二月份
1、12月1日,教研组长xx三进xx的语文课堂,听她执教阅读教学《雨点儿》,指点其语文教学。
2、12月5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远程培训项目“专家在我身边”辅导活动在我校举行,教研组长xx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习作观摩教学《句子王国》,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3、各年级组教师制订复习。
4、期末语文教学工作大检查
(五)一月份
1、积极迎接期末考。
2、以年级组为单位,布置寒作业。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6语文教研组根据教育局和学校的教学以及教学工作,以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全面贯彻实施新课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本学期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教研活动每周安排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两位校长和李老师给我们精心传授高效课堂的新理念,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给我们指导怎样具体上课,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有新的收获。语文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新老师,了解教材,了解高效课堂新理念,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例如:期中复习上,有经验的教师献计献策。高效课堂讲课大赛,给每位老师提供了上课的思路,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具体的上课模式。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通过学习听课,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导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另外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语文教研组组织老师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拓宽教师视野,了解教学前沿的最新动态。井底之蛙不跳出井外怎知世界的广大?作教师的要想不教死书,也要走出去交流才行。本学期,学校派语文组教师去
3中学习,拓宽了教师视野,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2、重视迎考工作,凸现合作精神。语文组教研组四位老师,都是青年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都基本上有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都有一种积极上进,大胆探索的精神,更有一种不服输的竞争意识,他们都把每次调考考好作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但又不缺团结合作的品质,所以我们是一个团结竞争的小集体,工作中合作得很愉快。为了今年能取得好成绩。老师狠抓基础、下苦功夫。针对学生情况,落实备考工作。例如:抓古诗文的背诵默写,我们是一课一课,慢雕细琢,篇篇出击,首首落实,尤其丁倩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让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到办公室来背诵默写,争取过关,以期收到好一点的效果。抓文言文,要学生反复复习,强化练习,最后再经过筛选,整理出一些重点篇目的知识点让他们强记。名著等知识有些学生根本就没读过,了解很少,我们也整理出一些名著导读的资料和练习,让他们去积累。每周练习一篇随笔,还专门针对学生的弱点讲应试作文的技巧,另一方面满分作文亮点:如抓住感人情节、说真话诉真情等就推而广之,力求让学生能提高写作水平。学生考完以后,语文组老师们一起总结了教学和复习工作中的得失,希望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今年能取得较好成绩。3、认真开展备课活动,发扬集体精神,共享彼此。备课,重点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课堂上不仅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精心制作的精美课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理念--“高效课堂”,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高效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显著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果。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互相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期中(末)考试备考工作中,彼此出谋献策,共享,力求提高我们的语文整体成绩。比如,我们语文组七年级两位老师把自己制作的课件,复习考试中自己编写的复习资料,考试卷无私地奉献出来,在组内实行共享。有时发现了一份不错的练习或试卷,都要拿来互相鉴别,决定是否利用,彼此都没偏私。在复习备考时,更是愉快地分工合作。先集体备课,确定复习的和方案,然后彼此分工充分准备,整个备课组出谋献策,提前准备相关资料,使复习备考的过程能讲练结合,有序进行。
4、加强教改,努力教出成绩。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在学校两位校长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在教学反思撰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写教学心得反思。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使自己成长,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平时鼓励教师随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多撰写教学反思,总而言之,各位老师不断在反思总进步。
5、注重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无论教学成绩还是课堂艺术都过硬的教师。我组全是青年教师,学校用多种方法让我们这批年轻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鼓励青年教师利用网络和书籍积极学习,将自己的哪怕点点滴滴的收获和心得渗透进教学中。尤其七年级的两位老师在遇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都积极向稍微老一些的教师请教,这些稍微老一些的教师可以说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要传授给他们。
6、继续开展每周听课、评课活动,加大听课记录和教案检查力度,认真做好每次大考的考试分析,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1)听课,要求每位老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大部分老师都能积极听课,听教研组长的课,听同学科的课,听其它学科的课,听这些老师是否按照高效课堂模式上课,向他们学习,同时多方面的反思,使自己能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也避免别人的不足之处在自己身上发生。在听课过程中,老师们能够认真记录教学过程,写出自己的反思和建议,在听完课后,被听课的老师及时要求听课老师为自己评课,听课老师也能够及时反馈自己的听课建议和心得,为双方的快速成长都提供了重要途径。(2)评课:教研组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同时还鼓励每位教师均能发表看法,在评课中体现出创新意识。各位教师都要积极发言,互相促进,共同提高。(3)备课:要求老师们超周备课,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教学目标要求恰当、具体、可测,教学过程包括目标、预习、展示、点拨、作业五个环节。定期检查教案,检查他们的教学设计,是否体现高效课堂五环节,是否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及时反馈,对语文组老师的教案提出建议。更为可贵的是,田校长还给我们做了一次示范备课,精心准备了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的教案,在教研组会议上向我们展示,给我们提供了更加规范的备课模式。(4)说课: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查各位老师贯彻高效课堂新理念的力度,两位校长和李老师,专门组织了教研组的说课,通过说课,发现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校长及时给予了纠正,使我们在正确地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5)成绩分析:为了让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学校要求每次大考后,都要做质量分析,从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到考查内容、学生哪些掌握较好以及较差、今后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吸取的经验和教训等等全方位让老师做质量分析,这些更能够让老师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
初中一年级教学课件
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缺点和不足,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开拓进取,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洪流中乘风破浪。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教研工作 自我评价 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教研工作自我评价1
本学期小学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郭主任的直接领导下,按照上级的要求于开学初制定了有效可行的英语教研组 工作 ,在本学期共开展了3次正式的教研组活动以及一些不定期的活动,全面务实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英语工作,主要评价如下:
1、在9月24日陈校长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参加了全省的uc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能认真听记,并能根据自我的实际状况谈收获和困惑,有比较强的实效性,另外我们的英语教师刘凤彩和王艳华能在每周三都准时参加uc英语教研,期望其他有条件的英语教师也常来学习,只要坚持,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2.10月8日我们组的吴春明教师代表镇里参加了分片教研活动,他是一名新英语教师,没有教学 经验 但勇于承担本次教研活动课,争取葛教师亲自指导的机会,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其他的英语教师学习的。透过这次活动吴教师展示了自我,同时我们看到了兄弟学校教师的精彩的课堂教学,又有葛教师的典评和指导,使我们对小学的英语教学思路有了明确的认识,全组的教师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的课堂教学。
3.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派姜海舟和王艳华教师参加了进修校组织的小学英语教师技能比武活动和岗位大练冰的迎煎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透过两次活动两位教师能认真 反思 自我,反思自我的不足,决心扬长避短不断的提高自我的水平,在本镇的英语教师技能比武活动中,马丽娟和刘凤彩表现的也很突出,我们英语教师还要继续努力学习,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一个学期的工作很快结束了,回头想想我们的收获不少,对教研组中涉及的有关工作完成得很不错,无论从教学还是学科活动,大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个学期,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1、务实的做好口语操练工作,使之真正的服务于英语教学。
2、思考出更好的学科活动,以活动促进 英语学习 。
3、带领全组教师加强网络学习意识。
收获的2015过去了,相信在学校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英语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后的工作会取得更大成绩。
教研工作自我评价2
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的教研活动月即将结束。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 教育 教学工作 ,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教师》中的《如何上好解决问题课》,还学习了《教师博览》的《一位年轻校长对青年教师的十条推荐》一文,让全组教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论文的撰写正是我们组的弱项,所以,加强论文撰写方面的培训已经成为我们组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用心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学期末教研活动有评价。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 教学 方法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星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资料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既要写下自我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也要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善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所以,教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期中交流是每位教师都有丰富的资料,大家互换教学反思本,即检查又互学。并有多篇反思上传到学校网上发表。
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聆听名师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所以组织教师观摩名师讲学。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课外兴趣活动,活动有组织、有,资料、教师、场地均得到落实。组织二年级口算比赛、五年级图形拼组竞赛。学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潜力,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教研工作自我评价3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县教育局教研室、学校教育工作精神,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及“135教学模式”为契机,紧紧抓住教学主 渠道 ,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课堂教改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继续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继续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潜力,开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新局面。
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1.定期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各年级备课组活动以“135教学模式”为指导,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确立“135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为专题研究目标,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2.进一步完善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群众备课意识,注重共同分享,倡导语文教师细读文本,深入浅出。
3.努力上好每一节家常课。切实落实“135教学模式”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络,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用心对待每一次作业:作业精设计,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作业细批改,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状况反馈。
5.尽心辅导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好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及时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二、以“135模式”为契机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进“135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发展。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用心、向上、和谐、宽松、搞笑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简单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实践潜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感悟。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 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 语文学习 和应用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6.讲求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提高练习有效性,尝试课外作业阶梯式,让不一样学生学有所获,具有作业批改的现代理念,包括建立学生的错题记录。
所做工作评价如下:
九月份
1.9月5日,制定语文教研组。
2.9月16日到_参加县语文教研组长会议,21日传达县语文教研室最新精神。
3.9月6日、7日用心参与县教研员推门听课活动。郑_六位教师分别执教了《秋天的图画》《火烧云》《小苗和大树的对话》等家常课。
4.9月7日午时,全体语文教师汇聚二楼会议室,认真聆听省特级教师章师亚、县语文教研员张身贵教师的点评。
5.一年级新生在郑_四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论语》,于9月16日在我校举办衢州市一年级新生开蒙仪式,好评如潮,并在《衢州日报》上加以信息播报。
6.9月22日、23日,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在二楼多媒体用心参与我县__届 毕业 的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聆听了语文戴_教师执教的《母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陶罐和铁罐》《月光曲》《我要的是葫芦》《花钟》《鹿和狼的 故事 》六堂风格各异的语文阅读教学,并聆听了_市名师徐_教师的现场点评,再次明了“135模式”的阅读教学。
7.9月28日,徐_四位教师代表我校语文教师参加县“阅读试题现场限时比赛”,3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
8.程_等教师在音乐教师的帮忙下,用心组织学生参加配乐诗歌朗诵比赛,五六年级学生合作表演的诗歌朗诵《祖国颂》获县一等奖中的第一名。
9.全体语文教师用心组织一至六年级学生参与浙江省“三行诗”征文比赛,送出参赛诗歌百余首。
十月份
1.同年级组教师推门听课.
2.开展主题活动——“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设计包括:预习作业、课堂练习、课后提升,及时反馈)
3.各年级组继续探讨学习“135教学模式”,年级组互相开课、观摩。
4.10月9日县教研员再次推门听课活动,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聆听了王_教师执教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和《幸福是什么》,对“135模式”的阅读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5.10月12日,郑_两位语文教研组长听新进教师赵露萍教师执教《一去二三里》,为其语文课堂进行把脉号诊。
6.教导处安排期中语文教学工作大检查
十一月份
1.11月1日,县语文教坛新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观摩了王_教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金色的脚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圆明园的毁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五节异彩纷呈的阅读教学,聆听了市名师徐_教师的专题点评。
2.11月23日,教研组长程_再次听新教师赵_的阅读教学《雨点儿》,为其指点迷津。
3.11月30日,校长展示课在我校举行,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聆听戴_、徐_校长的《长征》《去年的树》,深受启发。
4.郑_教师各拟了一份任教年级上册的试卷,参加县语文学科命题大赛。
5.全体语文教师用心组织一至六年级学生参与常山“三行诗”征文比赛,送出参赛诗歌一百五十余首。
十二月份
1.12月1日,教研组长程_三进赵露萍的语文课堂,听她执教阅读教学《雨点儿》,指点其语文教学。
2.12月5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远程培训项目“专家在我身边”辅导活动在我校举行,教研组长郑_教师执教了一年级习作观摩教学《 句子 王国》,受到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来自北京的教育专家袁_与_县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应对面——了解教师们的实际需求、为教师们答疑解惑,倾听教师们的参训感言、评价改革成果。
在活动中,袁_给四年级的小学生们上了一节写作课——《如何把“我爱读书”写具体》,用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语言来激发学生们在写作时的创造性思维和潜力,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主动向教师请教了不少的问题。讲课结束后,袁志勇还对授课资料进行了点评,对现场参训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解答,并做了“语文有效教学”的专题讲座。
3.12月7日,新进教师赵_进行语文公开教学,执教《雨点儿》一文。
4.12月11日,在杭州举行的“我爱祖国我爱党”全省故事大王的决赛中,我校六(5)班的樊夏妮同学获少年组一等奖。
5.各年级组教师制订复习。
6.期末语文教学工作大检查
7.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及分析
8.教研组、备课组交流评价。
一月份
1.用心迎接期末考。
2.以年级组为单位,布置寒作业。
教研工作自我评价4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各校优质教育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在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的精心组织策划下,达家沟研培基地于5月27日成功开展了大型主题教研活动,其主旨是:以部分学科的公开教学为载体,促进教师对优质教学的运用,更主要的是为基地教师搭建一个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进而深入研究教研主题,探求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潜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活动概况
这次教研活动,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基地成员校的大力支持,进修学校的相关领导、教研员,松花江、菜园子小学的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加上我镇全部教师共计240余人都是顶着蒙蒙细雨,用心投身到这次教研活动中来。活动中,任课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了远教、班班通、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和媒体设备,对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等学科进行了公开教学。课后,在进修学校学科教研员的引领下,所有听课教师结合本学科教研主题进行了分组研讨。因为这些教研主题源于教学实践,具有实效性和指导性,所以任课教师在研讨中打破了校际间的壁垒,坦诚直言,透过相互学习、反思和教研员的点拨,不但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急需解决或感到困惑的一些难题,更主要的是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给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思想意识、教研理念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主题教研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透过研讨,不仅仅让教师参与了教研、投身于教研,并且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大家真正享受了教研。
在集中研讨评价会上,进修学校的李长坤校长和包片教研员孙晓光教师分别做了评价性发言,对这次教研活动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全方位分析评价,对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的个别环节不一样程度地提出改善意见,为我校今后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查找不足
虽然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对整个活动过程做了周密部署,可是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还是不一样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个别问题,这些问题将会成为我们今后教研工作的课题,督促我校主题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1、课堂教学
(1)教学设计的优化意识不强。
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环节,有冗余现象,可有可无的环节常常在教学中出现。问题设计缺乏序列化,不能很好支撑教学的结构与程序。有时会在不必要的地方补充活动要求。在学生独立活动或是小组合作时,教师常常会把没想到的要求,不间断的重复并强调,实则学生并没有听清楚教师的意图。
(2)学生活动(独立操作与合作交流)时,教师成为“局外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在前面或是在某一个位置,“眼巴巴”地站在那儿,等待学生自学成果的出现。即使有时会深入学生中间,也是在观望学生的合作学习或是独立操作的进度,看似与自我没有什么关系,给人留下了“局外人”的印象。
(3)忽视了板书功能,板书缺乏设计。
因为是公开研讨教学,所以很多教师把注意力都转移到媒体屏幕上,利用课件将教学中需要展示的资料播放给学生,而将板书忽视,忘记了板书的功能与其即时的互动性。
2、分组研讨
(1)注重主题,忽略分题。
在研讨过程中,多数教师能够围绕本学科的教研主题结合课例进行研讨,在分题的研究上说得不足、不透。
(2)注重形式,脱离主题。
在研讨过程中,个别教师对教师带给的课例评价得多,注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完全脱离了教研主题。
(3)个别教师的发言缺少理论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以常规教学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加大主题教研工作的监控力度,把全镇主题教研工作抓实、抓紧、抓严。
2、评价经验,不断完善,促进主题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3、以主题教研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对优质教学的运用,强化教师教学潜力的提高。
总之,这次大型主题教研活动能够获得成功,离不开教育局、进修学校以及基地成员校各级领导、教研员的鼎立支持和精心指导,更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用心参与。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将在教育局、进修领导的指导下,继续加强校际之间的教研合作,发挥区域教研的整体优势,让每一位教师在这个研究实体中都能得到锻炼、获得提升,让主题教研工作在松达菜这个研培基地上开花结果。
教研工作自我评价5
一学期来,我校坚持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实施“教育强市”工作目标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教研组的辐射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认真抓好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
1、一学期来,学校能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教改为重点,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摸索、评价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模式。全 面试 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继续开发校本课程,办出特色。
2、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着重在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坚持每周业务学习的制度。
3、加强艺体卫管理,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4、强化质量意识,基础学科的教师能认真做好阶段性检测、分项检测、基本技能检测等质量监测工作,学生作业、教师批改等常规性工作好于往年,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有明显地提高。
二、认真抓好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继续开展“一师一课”活动,集中进行评课,并做好评课记录。本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分学科进行业务学习,学习资料包括新课程实验的教学教育讲座、资料包、教学录像等。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业务学习做到“五有”:有安排表、有主持人、有考勤、有交流、有活动记录。
2、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发挥群众备课活动的作用,在语文、数学学科中首先用单元备课负责制,实现教学共享,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学习理论,钻研教材,实现自我增值。在课余时间认真评价教学心得及理论创新,用心参加各级论文评选、业务技能竞赛。
3、能认真落实并开展好“四个一”活动。本学期,认真落实“教学反思―课改理论学习―教学案例―学生访谈录”四个环节,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潜力。
4、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开展师徒结 对子 活动(肖子宁―曾碧雅),共同探讨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努力提高驾驭新教材的潜力,并取得了必须的成效。
三、强化教育科研,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质量
我校能充分认识到骨干教师培养对提升全体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本学期,我校继续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带给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尽可能多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各级各类研究会和课题研讨活动,以获取先进的教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应对我校实际,在不能满足让所有教师参加高一级培训的状况下,透过教师返校后把学习精神带回来与全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抓好完善常规工作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一学期来,学校能加强学籍管理。规范转学、休(复)学等手续,杜绝辍学;规范学籍档案、资料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以各级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好“外来生”、“三残生”入学工作,不断完善提高制度建设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能。
2、一学期来,学校能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严格按规定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学校能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实效。学校认真抓好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努力抓好教学过程中各个基本环节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辅优补差和质量测试等工作取跟踪检查制度,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反馈,及时督促改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4、认真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由校长、教导亲临第一线)。一学期来,毕业班的任课教师能以夯实双基,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业考试优生率为目标,做了超多工作,利用双休日时间为学生补缺补漏。教师能做到精讲和精心备课,并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意指导学生学法;讲评习题能及时解决学生暴露的问题;答疑能让学生学会自我去进一步思考,自我找到正确的答案。
五、用心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完善评价办法
1、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开发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成为构成办出特色的有力依托。
2、能根据自身实际,落实师生成长记录工作,切实做好材料的滚动工作和管理工作。
3、继续实行新课程评价体系,全体班主任能认真做好《泉州市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手册》的填写工作。
六、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1、一学期来,学校能认真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以新《守则》、新《规范》为基本资料教育学生。认真落实《中小学礼仪常规》,各班级能以“五有”为突破口,继续实施《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若干要求》规范学生言行,在学校内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2、一学期来,学校加大校风、班风的建设。在办公经费紧张的状况下,挤出一部分资金在学校内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各班级有班刊,做到经常更换,有卫生角、有废纸袋,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努力搞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持续校环境的整洁,优化育人环境,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在晋江市德育常规督导中,检查团给予了“活动开展正常化,记录翔实、资料完整,学校管理很到位”的评价。
教研工作自我评价1000字五篇相关 文章 :
★ 幼儿园教研自我评价1000字五篇
★ 教务工作自我评价5篇1000字
★ 音乐教师工作自我评价1000字五篇
★ 评职称工作自我评价五篇
★ 体育组工作自我评价五篇1000字
★ 学校年度工作鉴定1000字(五篇)
★ 幼儿园教研自我评价五篇
★ 幼儿园教研自我评价参考五篇
★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5篇1000字
★ 历史教学自我评价1000字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作文
初中一年级的科目教程变多了,那么同学们如何才能学好呢?
初中一年级教学课件《生命 生命》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鲁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六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也将面对种种困难,这一单元的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教材中的单元导读明确指出: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关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生命生命》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这篇散文,语多不赘,尽意而止,非常简洁,向你娓娓道来生命的真谛,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选材方面有所收获。
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第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要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努力形成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
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根据本课的特点,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从平常小事中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的写法。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相关课外材料,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初读并不难懂,为了防止浅尝辄止,不但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而且要比较深入地研究课文,争取有更多的收获,所以把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分析比较,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确定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这个教学重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三、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依据新课程标准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我主要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指导学生朗读: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本节课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在读的过程中辨析作者选材的精当,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启发点拨: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养成,对新的教学方式也不够熟悉,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和组织者应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进行学习方法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学法
1、朗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大胆发言,学会围绕中心明确表达自己的思考。
3、联系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通过各种形式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语文学习的思路。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分钟)
我们播放的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与疾病和孤独为伴,却创作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有一句名言:扼住命运的咽喉。这位音乐家用音乐表达了与残酷命运顽强不屈抗争的精神。高尔基说,苦难是一所大学。是的,苦难可以使人遭受不幸,苦难也可以使人更深刻地思索人生,台湾作家杏林子遭受疾病的折磨,(学生看注释了解杏林子的情况)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思考。(板书课题)
上课开始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问学生在预习时有没有查阅到贝多芬的事例的?如果有让学生回答,如果没有教师简单介绍贝多芬的事迹。导语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贝多芬的事迹和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振作学生的精神,贝多芬的经历与本课作者也有相似之处。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自己崇拜的一位名人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事迹。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段浸着血汗的奋斗史,这方面的资料应该比较好找,并且也可以启发学生体会美好人生需要奋斗的道理。
2、朗读课文--整体感悟(8分钟)
(1)点名让学生准确读出以下词语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课解和字典解决生字词,逐渐养成自学字词的习惯。
(2)点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停顿适当。注意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例?飞蛾绝境求生,瓜子困境萌生,自己静听心跳。(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读音的错误,不恰当的停顿。板书。鼓励学生发言,不必拘泥板书内容。)
(3)各自练读课文,要求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着重朗读最后三段,看看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第二点思考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也就是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第三点思考的是要珍惜生命,为生命不懈奋斗。(板书。启发学生用原文回答,划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合作研讨--深入探究(20分钟)
这篇文章写得都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读来既亲切又发人深思。作者写得这三个事例是随意选择的吗?可不可以调换顺序?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小事吗?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今后作文方面能得到什么启发?下面我们仔细研究课文,争取得到更多收获。
读完两遍课文,整体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读懂课文,这时及时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跳起来摘到桃子”,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识规律。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事例,画出主题词或关键词,小组内朗读。这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朗读,关键词要重读,读出感情,特别是议论部分,要用深情的,赞美的语气朗读。
关键词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或奋斗)
第一个事例的主题词是生之欲望,强调凡是生命都有强烈的生命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第二个事例从生命诞生的角度去说生命力之强大。第三个事例是静听自己的心跳,这时最容易感受自己的生命,自然引发出了作者对自己生命的思考。这个题目可以培养学生辨析的能力,读课文不至于囫囵吞枣。在前一问的基础上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应该有思路,言之成理即可。
(2)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事例?
说明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更何况人了。学生谈不透时,教师可引导:作者举的动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为什么不举狮子,大象等庞然大物、只说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这样排序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作者写的都是平常小事,却引发出深刻的哲理。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包涵深刻道理的小事?学了这篇课文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联系以往的生活和作文经验,谈出自己的收获。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受课文内容的限制,举例时选择与课文内容相似的例子,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谈。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第二问的目的就是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学会挖掘生活中平凡小事蕴含的意义,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的好处。这方面的学习要在课后延伸,与学生的课外练笔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选材,解决学生写周记“无米下锅”的问题。
(4)本文题目《生命生命》改成《生命》好不好?为什么?
本文题目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呼唤,流露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如果改变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可以引导学生谈出不同见解。联系作者的特殊经历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用深情的、呼唤的语气朗读课文题目,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朗读全文。
小结研讨的内容。
4、联系材料--拓展提高(12分钟)
设计一:一名沉溺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13岁男孩小艺(化名),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一个花季少年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收获,以“小艺,我想对你说”为中心内容说一段话。杏林子的人生是不幸的,因为她从12岁开始就饱受疾病的折磨,杏林子的人生是精彩的,因为她努力写作,勇敢奋斗,让自己的生命焕发了光彩。根据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你能不能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重点引导学生从珍惜生命的角度去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对话的形式来让学生谈思想上的收获,有预设的听众,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
第二个问题联系学生的课前预习及平时的积累,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可以举,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的问题。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习的鲜活材料,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
教师不可能通过一课时的语文教学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如果能通过研读课文,链接相关材料让学生对生命或深或浅有一点理性的思考,哪怕是开始思考,这堂语文课的情感价值目标就算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设计二:对比阅读:将这篇课文跟课后附录的同题文章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本题进行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也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学生喜欢哪篇文章应该尊重个人不同的爱好,关键要启发学生回答出“为什么”,要求讲出点理由,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人生是一个深奥而复杂的命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人生书写着自己的答案。“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是战士雷锋的回答;“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革命者裴多菲的回答;“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回答;“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回答……同学们想用自己的生命写出怎样的人生答卷呢?大家从现在就开始认真地思考吧!
5、布置作业(1分钟)
(1)将搜集的资料经过选择整理到阅读笔记上。
(2)注意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平常小事蕴涵的意义,准备写作周记。
六、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绝境求生生之欲望
瓜子困境萌生生命力
自己静听心跳生命
初中一年级教学课件《童趣》学习目标
①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导入。
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儿童的描写,(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引发学生的联想。
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诵读
要指导学生诵读。可从划分停顿入手。由于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用一字一顿的读法(有利于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无妨先用个别句子示例,使学生知道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如:
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划分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ǎo),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怡(yí)然,凹凸(āo tū),为壑(hè),癞(lài)虾蟆
掌握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蚊出雷鸣般的叫声。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完成课时练习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 “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体验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讨论]
问题l: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明确: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完成课时练习
作业: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附: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联想和想象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 森林、野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蛤蟆 庞然大物 大快人心(鞭打、驱赶)
幼儿园春天的教案
1. 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仿写作文
在我上2年级的时候,我练了一张字。妈妈看了后说:“啊,这是你写的么?不错不错,写的精彩极了,好像字也会说话!”妈妈看完后对我夸了又夸,我的心里和脸上好像挂了一朵大红花一样笑得非常灿烂!
“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我问。“不要着急,应该6点左右吧。”妈妈说。
整个下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是不是的趴在阳台上,等待自己的爸爸回到家给我评价这一张字。我用最漂亮的字重新誊写了一遍,悄悄地走进饭厅,把字放在爸爸吃饭的位置。六点,六点一刻,六点半。。到了六点45分的时候,我突然听见爸爸开门的声音,我急忙赶过去给爸爸开门、拿拖鞋、脱衣服。。.爸爸朝饭桌看了一眼,问:“这是什么?”我我兴奋的说:“这是我写的字,妈妈说这张字精彩极了,爸爸,你比妈妈的水平高,我相信你一定会说非常精彩的!”
“对不起,我会自己判断的。”这一张只有5行字,可爸爸已经看了5分钟左右了。“我看着这张子字糟糕透了!”爸爸顺手把字扔在了地上。
我万分失望没想到爸爸给出这样的评价。
等我长大后再看当初这张字,地确不的不承认爸爸的评价是对的,但妈妈的评价也没有错。慢慢长大后,我从心底里知道,不管是“精彩极了”也好,还是“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同的出发点——爱。在爱的鼓励下,我努力地向前奔跑。
2. 仿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文400字记得六岁那年,我突然心血来潮,写了第一篇作文。
那天正好是星期天,爸爸也在家,我写完后就拿给爸爸看,爸爸看见了我写的作文十分高兴,把我抱起来问:“真的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得意洋洋地说:“没错,是我写的!”接后,爸爸的赞扬声像流星雨一样朝我飞来,妈妈被吸引来了。她看了看不屑地说:“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妈妈的话语就像一根铁棍重重地打在我的头上,不,是打在心上。
我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扑到床上放声大哭,客厅里面,父母还在“发表论言”。爸爸说:“孩子要鼓励的,不能太凶!”妈妈说:“这是事实,不可以给他虚的胜利!”……现在,当我在拿起那篇作文,确实是非常糟糕,但爸爸还是依然一直鼓励我做任何事情,同样妈妈还是那么严厉,接二连三地打击我。
有一次,我壮着胆拿一篇作文给妈妈看。“太糟糕了,去修改!”根据妈妈的话,我认真地修改起来。
3. 模仿五年级课文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写一篇作文从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思绪万千,文章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一种与作者共鸣的感受不油而生。
两种不同的方式,却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两种不同爱的方式,一种是父爱的力量:警告、提醒,是严厉的,不让小孩误入歧途;另一种是母爱的力量:赞扬、鼓励,是温柔的,使小孩增强自信心。
这两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正确引导了孩子的成长。父爱的力量让孩子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母爱的力量给孩子以自信,是灵感和成就感的源泉。
小孩就象一棵幼苗,母爱就是太阳,把自己的光芒洒在幼苗上,使幼苗破缝而出;父爱就象细雨,把淅淅沥沥的雨点洒在苗上,让它吸收雨露,使小苗茁壮成长,小苗吸收日月精华后,就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在父爱和母爱这两股风的吹拂下,小孩只有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只有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这样才可以平稳的到达终点,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人。
我的父母也是一样,妈妈十分体贴我,处处照我的意思办,帮我买好吃的东西,帮我买漂亮的衣服,在生活中十分关心我,只要我咳嗽一声,妈妈就吓的大惊小怪,生怕我得了重病。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对我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如果我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父亲就会严厉的批评我,他每天不顾白天的疲劳,每晚督促我温习功课,我的父母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希望我能够健康的成长,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如今我在班上的成绩也还可以,全靠我的父母对我精心的呵护和老师的教育,所以我也要和作者一样,在父母爱的鼓舞下,努力的划着生活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勇敢的前进,成为一个勇敢的船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小练笔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者的家庭,跟我的家庭很相似.类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中经常发生.我的爸爸教子很严,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我多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他总是能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也从来没有听到过爸爸对我的赞赏.而我的妈妈却是一位典型的慈母形象,妈妈闪亮的眼睛,总是能发现为我的优点和闪光之处,所以,每天我都能听到妈妈赞美我的语言.这样,我会更有信心地开始一天的学习.记得我刚上二年级时,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题目是《美丽的风景》.我写的是《美丽的香山》,我把我在游览香山时,所看到的红叶、绿亭、青石路和观光缆车,用许多赞美的语言加以描写.虽然写的文章很短,但那是我写的第一篇作文.妈妈看了以后,一个劲儿地夸我:“哎呀,我家小凡蛋会写作文了,你把香山描写的多美丽啊!了不起,了不起,像个小作家写出的文章!”老师给我批改的是“优”.我当时的心情和文中的作者一样,很期待爸爸的表扬和赞赏.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妈妈对爸爸说:“你快看看,儿子的作文写的真不赖,还得了个优呢!”当时,爸爸看着,我在一旁怀着无比激动、无比期盼的心情,等待着爸爸的夸奖.可是爸爸却不以为然地说:“写的这么短也叫作文?简直是走马观花,跟记流水账一样.老师给你打“优”,是不好意思说你,只是鼓励你以后好好写罢了,你骄傲什么呀!”妈妈听了爸爸的话,顿时火了.冲着爸爸就吵了起来:“有你这么当爸爸的吗?就知道泼冷水,从来都看不到孩子的进步!······”我的激动和期待,换来的却是爸爸的一顿冷嘲热讽.我伤心极了,当时的我认为,爸爸一点都不喜欢我.一年又一年,我就是在这样“慈母严父”不同的爱的环境中,一天天地长大.现在想一想,如果只有妈妈的赏识,没有爸爸的严厉、加压,我在各方面也不可能会进步的那么快.现在的我认为,爸爸是很爱我的,只是他爱我的方式与妈妈不同.他对我要求严格,是想让我把他的“严格”变成“动力”,推动我不断地进步.。
5. 模仿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一篇作文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又写了好多诗、、戏剧、和**剧本,每次母亲都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
后来,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 生活中爱有两种形式,一中爱是慈母般的爱,他总是以亲切和蔼的语言是我们树立信心,鼓励我们不断前进;另一种爱就像作者的严父,他总是会以警告的方式,告诉我们还有不足还应提高。
我们应“谨慎地把握住”这两种爱,使自己不断前进。 我也有同样感受,三年级时,我们期末考试考作文,由于三年级刚刚学写作文,写得很不好,不是忘掉标点就是写错字,不过我也算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了。
回家后,母亲看了我的作文鼓励我说:“这篇文章真不错,如果没有错字,再加上标点,一定是一篇佳作。”听了母亲的话我心了甜滋滋的。
“是吗”父亲说“我看看”我满怀信心的捧起我的佳作,小心翼翼的交给了父亲。父亲看后严厉的说:“不怎么样,怎么一个标点也没有?而且又很多错字,字也写得那么烂”我听后伤心极了,垂头丧气的走进了我的卧室…… 现在,我明白了: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爱的鼓励和赞扬,使自己鼓起前进的勇气,氧气希望的风帆,勇往直前。
另外,还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不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价虽不无矛盾,但都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悟别样真爱,加深人物赏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
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设疑导入 我们习惯说“严父慈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用了一位父亲和母亲对儿子作品的评价语做题目的文章,你能猜得出哪句话是母亲的评价,哪句话是父亲的评价吗?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一下。
我们看一下你猜得是不是正确呢? 快速读文、读通读懂 1.通过查字典读通课文,充分读书。 2.想一想为什么对于同一诗,作者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3.在语境中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评价的语气,试着同位之间读一读。
4.用铅笔在课文空白处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以及不懂的问题。 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指名读文,检查是否真的读通,把重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注意语气和语速。
2.小声读文,思考自己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看是否能够解决,整理自己的感想。 3.小组内交流,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和自己对文章的看法,看能否提出新的问题。
老师巡视参与讨论。 4.在班级上提出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一块儿商讨解决。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1.抄写字词 2.整理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参与探讨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和留在下节课讨论的问题以及其它收获。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上节课,认识了一位慈母和一位严父以及他们的儿子,这节课我们就上节课未曾解决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检查生字、复述故事 1.抽两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生字。 2.指一名学生复述故事梗概。
深入字句、体会真情 1.简单说一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出自什么样的目的呢?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为什么说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会是出于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呢?重点体会作者成年后的思考。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 因为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3.画出表现表现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慈母和严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 4.模仿父母的语气,同位之间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做出设、加深理解 1.设仅仅有母亲慈爱的鼓励,作者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说说你的理由。 2.设仅仅又父亲严厉的批评,作者又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说说你的理由。
联系自身、理解父母 说说自己是否曾经得到过父母和老师眼里的批评或过分的鼓励?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学过此文之后,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通读全文、品味深情 通过对字词的品析和自身的联系,学生应该对文中父母不同的评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带着对这对父母的崇敬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 课后写一篇读后感,可引用文中对父母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语段。
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小练笔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者的家庭,跟我的家庭很相似。
类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中经常发生。我的爸爸教子很严,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我多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他总是能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也从来没有听到过爸爸对我的赞赏。
而我的妈妈却是一位典型的慈母形象,妈妈闪亮的眼睛,总是能发现为我的优点和闪光之处,所以,每天我都能听到妈妈赞美我的语言。这样,我会更有信心地开始一天的学习。
记得我刚上二年级时,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题目是《美丽的风景》。我写的是《美丽的香山》,我把我在游览香山时,所看到的红叶、绿亭、青石路和观光缆车,用许多赞美的语言加以描写。
虽然写的文章很短,但那是我写的第一篇作文。妈妈看了以后,一个劲儿地夸我:“哎呀,我家小凡蛋会写作文了,你把香山描写的多美丽啊!了不起,了不起,像个小作家写出的文章!”老师给我批改的是“优”。
我当时的心情和文中的作者一样,很期待爸爸的表扬和赞赏。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妈妈对爸爸说:“你快看看,儿子的作文写的真不赖,还得了个优呢!”当时,爸爸看着,我在一旁怀着无比激动、无比期盼的心情,等待着爸爸的夸奖。
可是爸爸却不以为然地说:“写的这么短也叫作文?简直是走马观花,跟记流水账一样。老师给你打“优”,是不好意思说你,只是鼓励你以后好好写罢了,你骄傲什么呀!”妈妈听了爸爸的话,顿时火了。
冲着爸爸就吵了起来:“有你这么当爸爸的吗?就知道泼冷水,从来都看不到孩子的进步!······”我的激动和期待,换来的却是爸爸的一顿冷嘲热讽。我伤心极了,当时的我认为,爸爸一点都不喜欢我。
一年又一年,我就是在这样“慈母严父”不同的爱的环境中,一天天地长大。现在想一想,如果只有妈妈的赏识,没有爸爸的严厉、加压,我在各方面也不可能会进步的那么快。
现在的我认为,爸爸是很爱我的,只是他爱我的方式与妈妈不同。他对我要求严格,是想让我把他的“严格”变成“动力”,推动我不断地进步。
7. 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仿写作文在我上2年级的时候,我练了一张字。
妈妈看了后说:“啊,这是你写的么?不错不错,写的精彩极了,好像字也会说话!”妈妈看完后对我夸了又夸,我的心里和脸上好像挂了一朵大红花一样笑得非常灿烂! “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我问。“不要着急,应该6点左右吧。”
妈妈说。 整个下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是不是的趴在阳台上,等待自己的爸爸回到家给我评价这一张字。
我用最漂亮的字重新誊写了一遍,悄悄地走进饭厅,把字放在爸爸吃饭的位置。六点,六点一刻,六点半。
到了六点45分的时候,我突然听见爸爸开门的声音,我急忙赶过去给爸爸开门、拿拖鞋、脱衣服。
.爸爸朝饭桌看了一眼,问:“这是什么?”我我兴奋的说:“这是我写的字,妈妈说这张字精彩极了,爸爸,你比妈妈的水平高,我相信你一定会说非常精彩的!” “对不起,我会自己判断的。”
这一张只有5行字,可爸爸已经看了5分钟左右了。“我看着这张子字糟糕透了!”爸爸顺手把字扔在了地上。
我万分失望没想到爸爸给出这样的评价。 等我长大后再看当初这张字,地确不的不承认爸爸的评价是对的,但妈妈的评价也没有错。
慢慢长大后,我从心底里知道,不管是“精彩极了”也好,还是“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同的出发点——爱。在爱的鼓励下,我努力地向前奔跑。
8. 仿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作业三角符号的那一题△爱有两种表现形式,是慈祥的爱和严厉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我也有同样感受,三年级时,我们期末考试考作文,由于三年级刚刚学写作文,写得很不好,不是忘掉标点就是写错字,不过我也算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了。回家后,母亲看了我的作文鼓励我说:“这篇文章真不错,如果没有错字,再加上标点,一定是一篇佳作。”
听了母亲的话我心了甜滋滋的。“是吗”父亲说“我看看”我满怀信心的捧起我的佳作,小心翼翼的交给了父亲。
父亲看后严厉的说:“不怎么样,怎么一个标点也没有?而且又很多错字,字也写得那么烂”我听后伤心极了,垂头丧气的走进了我的卧室…… 现在,我明白了: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爱的鼓励和赞扬,使自己鼓起前进的勇气,氧气希望的风帆,勇往直前。另外,还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不足。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价虽不无矛盾,但都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春天的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春天的教案 篇1活动建议
桃树开花
● 幼儿园或幼儿园周围种有桃树的,可开展此活动。
● 对桃树的新芽进行观察记录。
① 引导幼儿观察桃树上刚长出的苞,发现其圆、尖的形状差异。
② 猜测:“圆头的苞长出什么?尖头的苞长出什么?”鼓励幼儿将结果画下来直接挂在树上(用透明胶加固,避免被雨淋湿),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③ 每天观察记录苞的生长变化,对比、验证自己的猜测。以问题:“是先长叶再开花还是先开花再长叶?”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
④ 交流自己的猜想与苞生长结果的对比,获得圆头苞开花,尖头苞长叶,桃树是先开花再长叶等经验。
⑤ 当桃树的花苞开放时,教师利用散步时间与幼儿一起欣赏桃花盛开的景象,感受桃花的美。
⑥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桃花开放后的生长猜测、观察,了解从桃花到桃子的成长过程。
● 美工区:制作“桃花”,鼓励幼儿用粘贴、绘画、泥塑等多种方式表现桃花。
春天里的变化
● 在幼儿园里找春天:看看幼儿园里的人和植物,找找他(它)们有哪些变化?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区域活动:
① 美工区:布置“美丽的春天”,幼儿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表现春天的景象,并引导统计图中红色的物体有几种?**、绿色……等的物体又有几种,想一想春天可以用什么颜色来代表。
② 语言区:春天的图书,将废旧图书中的春天特征的小进行剪贴制作成春天的图书,与同伴交流。
③ 小实验:让花蕾绽放在水中放一枝水仙花苞,看着它慢慢地绽放,成为一朵花。往水中加入一些红色食用色素,看看**的水仙花发生了什么变化?
● 亲子活动:
找春天
① 在家里、在上幼儿园的路上、在社区的公园里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
② 与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春天的资料,收集的方式为:日常观察、、书籍、绘画、VCD等。
● 谈话----春天里的问题。在吃点心前、饭后等进行谈话,了解幼儿对春天的哪方面话题感兴趣,以便有地开展自然角的活动。
小蝌蚪
● 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前半部分,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呢?引起幼儿喂养小蝌蚪的兴趣。● 到附近的小池塘里,用自制的捕捉网、小罐等,捕捞小蝌蚪。
● 喂养小蝌蚪
① 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猜测它长大后的样子。
② 讨论:小蝌蚪喜欢吃什么?让幼儿给小蝌蚪带食物、喂养小蝌蚪,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小蝌蚪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
③ 在小蝌蚪长出前腿(后腿)时,教师可提供一个新的鱼缸、小勺,让幼儿把长前腿(后腿)的小蝌蚪分出来,感知小蝌蚪不断减少、长出后腿的青蛙不断增多。
④ 绕口令《数青蛙》:当小蝌蚪的前后腿都长出来时,可以结合进行绕口令《数青蛙》,渗透倍数的关系。
⑤ 讨论:小蝌蚪变成了什么?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地方?欣赏故事后半部分,并组织幼儿一起将青蛙送到它们适合的生活环境中。
⑥ 与其他班级饲养的小蝌蚪作比较,当发现它们的生长速度有快慢,与幼儿一起猜测、分析其原因,通过排除的方法,找出最可能的原因;然后创设条件,进行探究性饲养。
● 开展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小苗苗长高了
● 思考:种植需要哪些东西?与幼儿一起收集一些适合春天种植的,如:花生、小、萝卜、土豆、蒜头、姜、芹菜头、绿豆、黄豆等。
● 制作测量尺
① 讨论怎样自制测量尺,制作测量尺要注意哪些问题(刻度的间隔要相等)等。
② 亲子活动:自己设计一个测量尺,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一些细小的竹条或木条、色纸边角料、结构插塑等适合制作测量尺的材料,并动手试着做一个。
● 种植花生
① 教师观察幼儿的种植情况,开始种植时,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经常会出现浇水次数过多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如何给浇水,并提醒幼儿记录浇水的次数。帮助幼儿发现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② 教师根据花生的生长过程,提出问题; 花生是怎么长大的?我们怎么都看不见花生呢?花生的花象什么?看看花谢了,茎旁边的子房柄会有什么变化?鼓励幼儿不断围绕着问题去观察。
③量一量、比一比,看小苗苗长多高了,思考:怎样记录测量的结果?
④找一找:长在地底下的食物有哪些?(胡萝卜、马铃薯、甘薯、洋葱、姜等)
● 区域活动:
① 剥花生
② 收集花生制品
③制作花生壳贴画
● 小实验
① 找找光在哪里把一盆室内植物放在窗户附近。观察它是怎样朝着光的方向生长的。把这株植物转个方向,看看它又是如何转回头迎着光生长的。
② 给植物换换土壤先想一想,植物除了泥土,植物还可以生活在哪里?然后挖三棵小草,把每一棵分别栽入放置有水晶土、沙、水等的塑料盆中,让它们在其它同样的条件下生长,观察、比较它们生长变化。
蚕宝宝
● 饲养蚕宝宝
① 让幼儿看看蚕卵,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猜猜它是谁的卵?
② 认识桑叶,找一找幼儿园、社区公园里哪里有桑树。
③ 摘桑叶时,为了安全,应由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去摘;在换桑叶时,只要让幼儿把桑叶清洁后轻轻放下即可。注意:不要让幼儿去抓蚕宝宝,避免幼儿用力过重,将蚕宝宝捏死。
④ 到星期五时,组织幼儿讨论:明天是星期几?小朋友们都回家了,蚕宝宝怎么办?并共同制定蚕宝宝在双休日的去向、饮食安排。
⑤ 每当蚕宝宝有了明显的变化时,可让幼儿学习给蚕宝宝照一张相片。
● 领养蚕宝宝
① 如果班级的蚕宝宝比较多,可以邀请有条件拿到桑叶的幼儿将蚕宝宝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饲养。
② 当蚕宝宝长到一定阶段时,可让幼儿把家里的蚕宝宝带到幼儿园,比一比谁的蚕宝宝养的好,分享各自的经验。
● 区域活动:
制作-----蚕宝宝生长图让幼儿将收集到的蚕宝宝生长照片进行排列,共同粘贴、制作一张蚕宝宝生长图。 蚂蚁
幼儿园春天的教案 篇2设计思路: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大自然中,处处都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到处充满着春天的秘密。《春天的电话》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用小动物打电话的形式向幼儿报告了春天来临的信息。故事结构简单、语言重复,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既能激发幼儿观察春天变化的兴趣,又能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打电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活动以小动物发现春天来了,给伙伴打电话的情景贯穿始终。FLASH、PPT的多媒体阅读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教学活动中多用画面展示法、设计情境法、亲身体验法。
本活动共有四个环节:
环节一以情境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有趣的开头,吸引幼儿的注意。
环节二借助多媒体,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里的人物和。通过教师提问引导,让幼儿知道有好消息要告诉好朋友。
环节三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学念动物的话。在学说对话的过程中可进一步感知春天的各种变化,也在讨论中知道要互相关心好朋友的爱好。
环节四带领幼儿一同寻找春天,感受在教室中不能体验的内容,真正接近大自然,欣赏春的美景。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春天来了的一些特征学说动物对话。
2、体验互相关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材料准备:
1、《春天的电话》flash、PPT。
2、小熊、小松鼠、小白免、小花蛇、小狐狸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师:冬天的时候,小黑熊在干什么呢?(冬眠)
2、师:可是,“轰隆隆”的'一声把小黑熊给吵醒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黑熊发现了什么。
二、欣赏故事、讨论
1、教师播放flash,幼儿欣赏故事。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1)故事中有谁?(小熊、小松鼠、小白免、小花蛇、小狐狸)
2)他们为什么打电话?(告诉好朋友春天到了的消息)
3)你从哪些话里可以听出春天来了?
3、师:春天来了,他们想把好消息告诉好朋友,希望好朋友一起出来玩。那么,我们再来听听,他们究竟是怎么说的。
三、理解故事、学念动物的话
1、教师播放PPT,幼儿找找小动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说动物的话,并说说打电话时为什么这么说。
3、小结:原来,雪融化了、草绿了、冰融化了、虫子出来了、花开了,这些都告诉了大家“春天来了”。
四、寻找春天
教师:刚才我们听了故事《春天的电话》,故事中说了很多春天的变化,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找找春天吧!
幼儿园春天的教案 篇3目的:
⑴ 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讲述简单的角色和情节。
⑵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讲述的能力。
准备: 一张、黑板架及磁性板、磁铁、小动物指偶。
过程:
1、出示,提出问题
⑴ 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太阳、云、树、草地)
⑵ 看着这张图可以讲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讲图上有的东西,
然后再讲图上没有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
⑶ 教师示范讲述。
2、幼儿想象编故事。
幼儿园春天的教案 篇4活动名称: 春天真美丽 设计思路: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不易被孩子们发觉,我们要仔细地寻找她留下的蛛丝马迹。由此,我设计了“春天真美丽”这一主题,通过这个活动让让幼儿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幼儿亲手培育、照顾自然角的小植物,亲身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并鼓励孩子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感受春天的美丽。
主题网络图: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地收集各种关于春天到来的气息,并且敢于用自己的语言在集体面前做自己的阐述。
2.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用美术作品表现春天,通过学习绘画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4、在春游中通过购买物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通过在活动中尝试解决困难,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
1、用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指纹画、吹画和折纸作品小花丰富后墙和外墙。 2、语言区投放关于春天知识的图书、挂图、和汉字游戏字卡。 家长工作
帮助收集、查阅有关春天的知识材料,并且提供资料给大家共享。 通过家长园地、和每日的家园信息反馈及个别谈话,鼓励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踏青、去放风筝等等,帮助幼儿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标。
活动过程
活动一春天的花儿 活动目标:
会用指纹画表达春天的小花 掌握指纹画的步骤和方法
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 活动准备:
颜料、颜料盒、美术画纸若干 活动重点与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指纹画表现花朵的方法
活动难点:把指纹小花的花瓣组合成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花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了,到处开满了颜色鲜艳的小花。小朋友喜不喜欢呀?今天老师就教小朋友用我们的小手画出可爱美丽的小花。小朋友想不想学啊?
老师示范
老师用一个手指沾上颜料画出一片花瓣。
老师把沾了颜料的手指擦干净,同样的方法,把花瓣变成一朵朵漂亮的五瓣、六瓣、三瓣等等花朵。(重点告诉小朋友们,在组合花瓣时,要保证花瓣围绕一个中点组合成一个圆形,不要太分散、也不要过分重叠在一起。)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老师先带领幼儿一起回忆一下画指纹画花朵的基本步骤。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老师在一旁指导。 活动结束
教师评价幼儿的作品,以鼓励为主,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展示幼儿的作品,用幼儿的作品装饰教室的后墙和外墙。鼓励幼儿再接再厉。
活动二动物醒来了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春天里小动物的喜爱与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帮助幼儿记住故事主要情节,简单了解几种常见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 幼儿已有冬天动物冬眠及春季天气特征的知识经验。 2. 故事课件,小鱼、青蛙和小蜜蜂的头饰,幼儿操作卡片。 3.《郊游》磁带、轻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学说动物间的对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激发幼儿产生主动探索小动物的好奇心,产生爱惜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并对文学作品产生一定的兴趣。
四、活动观察
1、以游戏引题: 温暖而又春天真美丽来了,一些小动物也出来了,教师分别扮演小鱼游,青蛙叫跳,小蜜蜂飞、叫等动作来引导幼儿猜。这种师演生猜的师生
互动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与好奇,同时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依次出示故事的四个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为什么?”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醒来了,看见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里怎么样?”“它会怎么说?”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回答每个幼儿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 、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幼儿自我发现后。结合课件,师配乐讲述故事,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小动物在什么季节醒来了?为什么?”本环节主要是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鱼,小青蛙等,春天来了,它们就醒来了,从而简单了解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4、再次通过课件,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鱼 、小青蛙、 小蜜蜂的对话。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男孩女孩分角色说等。这种灵活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文学作品。
六、活动延伸:
通过操作活动的评价:小动物都回到春天真美丽里,自然中院子里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欢小朋友.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动物,喜欢动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后,
听着《郊游》乐曲,师生一同到寻找春天里的小动物与它们交朋友。使活动目标再次通过延伸活动得到强化与落实。
幼儿园春天的教案 篇5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热爱花卉的情感。
2.要求幼儿在较长时间观察春季花卉的基础上,用语言描述花的名称、颜色及特征,培养幼儿口语表达力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习用圆形纸、折叠粘贴的方法、创作美丽的花朵,共同布置“春季花卉”图,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
活动准备:
1.利用散步时间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花,认识它们的名称及特征,并用彩笔画下来。
2.各色彩纸、彩笔、剪刀、胶水、大小不同的瓶盖等圆形物;范例一份。
教学流程:
活动一:科学——春天的花卉
(一)教师启发谈话。
师:“前几天我们在幼儿园里欣赏了许多春天开放的花,还把它们画了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画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看,并互相交流:你找到了春天的什么花?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有香味吗?
(二)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的花。
1.让幼儿互相交换看画,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
2.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描述花的名称、颜色及特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上好听的词(如:散发淡淡的清香等)。
(三)个别讲述。
1.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述:展示自己的画,并 对大家说说自己找到了春天的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闻起来有什么感觉?
2.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较完整地讲述。
(四)请幼儿给自己的画上彩,并剪下
活动二:手工——花开了
(一)出示范例“美丽的花”让幼儿自由欣赏,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研究怎样制作美丽的花。
1.请幼儿认真观察,这朵花用什么做的?数数看一共用了多少个圆形组成的?
2.你想用什么方法剪圆形纸?
3.教师补充并示范粘贴花和叶的方法:浆糊只要涂一半就可以。
(三)交代要求:将剪下的纸扔在指定的篮子,及时收放好工具材料,注意安全和卫生。
(四)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多做几朵不同色彩的花,提醒幼儿多贴一点花瓣。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造各种形状的花瓣组合成各种美丽的花。
3、提醒幼儿制作时注意良好的操作常规。
(五)活动结束。
1.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交流制作 心得。
2.将幼儿制作的“美丽的花”与布置春天相结合。
幼儿园春天的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 会用纸塑剪折小鸡,愿意用剪、折、贴、画等多种方法创作作品。
2. 能耐心仔细地进行创作,大胆想象和添画。
3. 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乐于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小鸡玩具和,印好的小鸡纸模若干,剪刀、胶带、彩色水笔、油画棒等工具。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出示纸塑小鸡,引起幼儿兴趣,以故事形式导入。
2.观察讨论:
(1) 拿出印好的小鸡纸模,和做好的小鸡纸塑放在一块,引导幼儿观察纸模和成型作品的关系。
(2) 与幼儿共同讨论小鸡外形的剪法以及翅膀的折叠方法。
3.分组创作,教师进行巡回辅导:
① 引导幼儿尽量沿着外形轮廓剪齐,剪到复杂的曲线时要耐心细致。
② 折叠小鸡翅膀时,注意要折得好看。
③ 将小鸡粘贴在画纸上,粘贴时注意放好位置。
④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在纸塑周围添画内容。
4.展示作品:让幼儿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说明:
1. 考虑幼儿初次接触叠层纸塑,本次活动的技术难度以适合幼儿能力为主,因此选用小鸡作为纸塑形象。小鸡的身体作为基本型,为剪影状:小鸡翅膀可以折叠,为叠层状。剪影层比例多、折叠层比例小。
2. 所设计的小鸡的外形轮廓为弯曲的形状,制造剪形的难度,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作控制力。
3. 为了接近幼儿特点,用纸塑造型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让幼儿创作作品,以丰富纸塑活动内容,并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动用综合技法的造型能力。
资料链接:什么是叠层纸塑?
叠层纸塑是笔者开发的纸塑新品种。叠层纸塑与其他纸塑形式不同,塑造的艺术形象为多层相连的结构,
创作步骤有:
① 设计基本形,
② 剪切折叠,
③ 立体塑造,
④ 装饰装框。
笔者进行了幼儿叠层纸塑创作教学活动,在此,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将教学探索呈送大家,期望引起同行对幼儿纸塑教学的关注和探讨。
幼儿园春天的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首先让幼儿认识基本的树。
2、利用树的形象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
3、尝试用画波浪,直线,初步感觉色彩的组合美。
4、培养幼儿想象力,激发幼儿更多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基本大树的。
2、一幅美术作品《春天的树林》。
3、绘画纸,油画棒。
4、一段抒情的音乐。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了解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让幼儿融入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学流程:拿出准备好的--让幼儿观察--带领幼儿认识大树--展示《春天的树林》--激发幼儿创造力--绘画《春天的树》--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组织小朋友们做好之后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大树。
2、展示大树的正确的引领幼儿认知多种大树。
3、引领幼儿找找每种大树的不同。
二、基本部分
1、展示美术作品《春天的树林》,提问画上都有什么。
2、讲解植树造林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以及提问小朋友们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
3、由教师示范画一棵大树。
4、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真认真听讲,都画出了自己喜欢的画,老师也很满意,小朋友们,你们是最棒的,为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结束:放一段欢快的音乐由教师带领小朋友们把学习道具放回原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教材解读的第三重境界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语言朴实生动,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领悟“我为,为我”的道理,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这一道理,我临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1、把花放在临街窗子的外面,花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
2、把花放在屋子里或阳台下,在家里或走到阳台上才能看到花。你喜欢哪一种养花方式?说出你的理由。
这两种方式都有学生选择,但经过激烈的辩论,答案全部趋向第一种,“我为,为我”的内涵也逐步明朗化。孩子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利互惠、互相关爱和谐相处。这一节课轻松地突破了难点,我特有成就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2《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人既开眼界,又颇受教育。
本组课文的教学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为我,我为”的教育。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根据这个目的我确定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词,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品关键词,领悟德国奇丽的景色和独特的风情。
课堂上,我注重了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比如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出示鲜花的让学生直观去感受,,还让学生通过想词来帮助理解,如:像这样描写花美的词语还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学生交流到:(万紫千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繁花似锦、鲜花怒放、千姿百态……)文中用“花团锦簇”写出了花的形态美,用“姹紫嫣红”则写出花的色彩美。这样既对词语加深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教学“莞尔一笑”时,先学生了解这个词的来历,再让学生这样笑笑。在教学“应接不暇”时,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应接不暇”的意思是花很多很美,眼睛看不过来。之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词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山阴道”时,通过和文字介绍,让学生认识“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个八字成语的意思及来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暇”的书写,用字理教学,让学生对“暇”有了直观、形象地认识。“脊”的书写是个难点,通过多媒体演示,范写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书写方法。
二、注重了朗读训练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时,我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创设情境引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得绘声绘色。尤其是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进行品读时,使之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我紧扣第三自然段展开教学。当学生找出了重点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后,用课件出示这几句话,我设计了以下环节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1)指名读这些句子,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2)抓住的重点词语“任何、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花的海洋、山阴道”让学生品读;(3)学生汇报交流读出的感受;
(4)让学生边欣赏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怎样?
(5)创设情境引读等等。这样几个来回,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到位,对异国风情的感受一步步加深,朗读的情感一步步得以升华,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当我把教学主题定位在感受奇丽的景色,感悟奇特的民族时,通过让学生在文中去尽情地体验异国他乡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奇丽景色,感受德国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并由衷地发出感叹——德国人用“为我,我为”的美好思想,创造了多么美丽的奇景!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我为是奉献美”和“为我是收获美”。再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为我,我为”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加和谐统一。
回顾整堂课,还有很多不满意之处:对学生整体的关注还不够,给他们的空间还太少。为了课堂的完整性,没有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为了课堂的完整性,也没有给更多的孩子发言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感悟理解。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这些遗憾,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高度将决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是何故。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3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为我,我为”的精神,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课文第三节时,有一句描写德国街景的句子,在这句句子中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这几个词的词义要学生理解,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图,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己来解释这些词语。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如:找近义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查找字典等方法。
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我认为不应是要求学生背诵字典上的注释条,而是在读句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释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联系完整的语境再读句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读的质量,而且读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词语,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这是季羡林先生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精美隽永的散文。文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现了美丽的德国风情。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方面要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理解和积累优美语言;另一方面是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为我,我为”的教育。我班的学生自小生活在城中村,受生活经验所限,视野、见识不够开阔丰富,德国对于他们来说遥远而神秘。因此,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呈现能较容易帮助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德国的花美、景美,从中积累优美的词句。但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为我,我为”的教育,我猜想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点困难。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不少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相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4《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讲课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优美生动。作者季羡林先生在文章一开篇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家家户户的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由衷地感叹“为我,我为”这种境界是多么地耐人寻味;课文的最后,作者谈到自己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对德国的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赞美。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有两个地方值得我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
一、提倡“慢”课堂,把“以生为本”牢记心头
本课的教学一共用了6课时,原本我将第1.2课时放在熟悉课文内容上,包括扫除生字词障碍、规范手语表达、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等等。按照之前的预设,用两课时来疏通课文,在时间上应该是较为充裕的。但在实际的课堂实施中,教学时间超出了预设。由于课文中出现了好些个四字成语,这对理解力较弱的聋生来说很是晦涩难懂。像“莞尔一笑、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耐人寻味”等成语,让学生乍一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借助《完全解读》这本书初步理解词义,再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做到“词不离句”,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一番,之后我请学生上台说说他(她)对这几个成语的理解,再由老师进行更正并尝试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成语造几个句子,以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由于在学习字词上用掉的时间超过了用时,所以我本能地放慢脚步,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进度,将之前定下的5课时教完本课增加至6课时,从容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我们的教学说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如果学生跟不上老师预设的教学步伐,那么这时“以生为本”是我们最应坚守的唯一的指导教学的底线与原则。
二、直面“生成”,让“课堂生成”成为教学中的彩虹
都说好的课堂大多会有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这一课的教学也给了我始料未及的惊诧与挑战。在读到课文中“……他们的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时,有一位思维很活跃的学生立马站起来问道:“德国人脑子坏了吗?把花种在窗外,自己看不到,那为什么还要种?”我原本以为学生读到德国人种花给别人看会觉得他们很无私、很值得大家向他们学习,而这位学生表现出的不一样的脑回路着实令我有些缓不过神来。
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质疑,我是这么处理的:首先,表扬这位同学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接着我出示备课时上网找到的在沿街的窗口各种花儿竞相怒放的,请同学们观赏美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很快被图中街道上花团锦簇的景象吸引住了,我赶紧追问大家,这么美的街道你们喜欢吗?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心情是不是很愉悦?而且老师相信爱拍照的同学一定会在这里拍下很多美美的相片去发朋友圈的。可是,这些漂亮的花如果没有人种在窗台上,那我们哪能置身于花海而心旷神怡呢?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德国人很勤劳、很爱花、很爱美?你们再想一想,如果大家都把花种在自己家里,那这条街道还会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美吗?听老师这么一说,还有同学认为德国人的脑子有毛病吗?这时,班上的同学都在以摇头回应我。我最后进行小结:其实这正是本文作者要大力称赞的“为我、我为”的耐人寻味的美好境界啊……
在我看来,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珍视学生带来的外的“课堂彩虹”,这是促进学生更有效学习的一条捷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对生成的课堂“温柔以待”,努力使每一堂有“生成”的语文课都能成为我和学生共同的、不可重来的、令人欣喜的生命体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组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主题,力求通过文本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引领学生去自主领略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短文,语言精美隽永,意境淡雅悠远。文章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作者像拉家常似娓娓讲述着德国的风景民俗,又像在品一杯清茶似回味着一个通俗易懂、意味深长的哲理——为我,我为。
学完课文后,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另一篇体现德国“为我,我为”的小品文——《剪掉一半的窗帘》。文章描述了作者见到德国家家户户的窗帘都只有一半,询问德国朋友,朋友告诉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别人看到窗台上的花,花既是给自己看的,也是给别人看的。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为什么德国会成为童话般的美丽王国,因为每一个都为别人着想,每一个人都有高度的环保意识。
我们学校教学楼每一层的阳台上都栽种着迎春花,每个星期,孩子们都会为我们班阳台上的迎春花拔草,我告诉他们我们在自己的教室里也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是,当我们走出教室,走到操场的时候,就看到了在灿烂阳光下绽放着的迎春花,每个班的同学都在精心地照料这可爱的花,所以这花才愈开愈艳。迎春花不仅美化了我们的教学楼,美化了我们的校园,还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早春的讯息。这就是——我为,为我。孩子们还谈到了我们的读书角,谈到了每天的轮流值日……
作为师者,我觉得我们在教学生习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善于挖掘文本蕴藏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真正懂得要想拥有和谐、美好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必须有一颗“我为”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为我”的境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6《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短篇散文,文章介绍了作者早年在德国留学时候的亲身经历,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抒发“为我,我为”的感慨!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在:
1、了解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德国风景和风俗的特点,结合上下文与实际生活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所以,我在教授第二课时之前,在第一课时把第一个教学任务完成,达到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完全掌握重点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主要抓住作者对德国的感慨: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分别从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两方面为结构线索展开授课,首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德国奇丽的景色的句子和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通过文章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通过和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如入画境,激发学生以赞赏和欣赏的语气将有关描写深情朗读。这样让学生品味语句、走进画面、感悟画面、读出情感。接下来我重点让学生找出能体现德国是一个奇特民族的语句,引导学生找到“为我,我为”的感慨,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的具体体现做以具体的感悟。最后,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作者对德国的精神品质的赞扬,我在扩展延伸板块让学生观看了德国和日本对二战后反思的态度,指出德国更有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态度,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
整堂课总体来说是按照自己预设开展的,能够做到目标突出,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在学生的理解句子和感悟情感方面的方法引导上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的答题。特别在深化主题和学生情感的激发方面,扩展延伸的内容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注意展示自己最美丽的“花”,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质。
但在授课过程中我还有很多不足:
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课堂师生互动方面,一个是学生还不能形成良好的听课和答题习惯,另外一个是自己在提问的方式方面还不能做到准确而精炼,这在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需要不断地提升。其次就是自己的普通话有时还会出现个别差误,这点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引导,所以这点我会努力注意和注意训练自己的普通话。还有自己在板书和多媒体运用方面还不能很好的和自己的授课节奏保持相对稳定和齐速,所以以至于多媒体课件的效果不是那样的点睛之笔。总而言之,这堂课自己相比较上学期的课,有了一点进步,但不足的地方仍然有很多,所以我会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7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精美隽永的短文。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深受教育。
教学本组课文,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平时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教学设计,整体而言,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生成都是可圈可点的,教学设计合理,思路清晰,主线明晰,能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为此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品读重点词句,并结合一些优美的让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理解文本,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干练、对学生的态度和蔼、亲切。
本次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1.教师教态不够自然,稍显羞涩和拘谨,精神气不足。
2.教师语言欠缺准确性,地方口音较重,前后鼻音区分不是很准确。
3.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不强,对课堂生成未能及时抓住,丢失了把“为我,我为”的主题升华的好时机。
这是我第一次在全校老师面前的展示,相对而言,讲完课后我的心情既轻松又沉重。这下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了,因为终于将特岗教师汇报课讲完了,等待真是漫长。同时,我也更深一步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劣势,还需要我不断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磨砺和成长。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毕竟老师面对的不是自己一人,而是无数的学生。只有老师更进步,学生才会更成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8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写德国人爱花、养花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外,让花朵朝外开放,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享受和快乐,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少讲,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想像文中的情境之美,进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义。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领略文章大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读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中心,找出“为我,我为”这个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后,再由中心句展开,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具体表达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交流欣赏。重点理解“莞儿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这是对文章中心的展开,由点再回到面,借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揣摩和研究。学生在个体研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重点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师朗读,学生想像。想像鲜花的美丽,体验美好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感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领悟“为我,我为”的思想境界。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课后回味,觉得朗读指导还是不到位,渗透在字里行间中的美,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终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去领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9《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许多遍,越来越感觉到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为,“为我,我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回忆起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季老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到了魂秦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这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肯定会在他们的心灵立起一道丰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仅是说给给孩子们听的!
“为我,我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0《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季羡林先生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描绘了德国迷人的风光,又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深受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了解德国的风光特点,积累优美语言,同时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为我,我为”的教育。
如何才能让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得以落实呢?又从哪儿入手进行突破呢?我认为可以从奇丽二字入手,感受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欣赏德国优美的风景,积累语言。
在教学时,我从德国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入手来组织教学,紧扣“奇丽”二字,引导学生体会德国景色的新奇与美丽。
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新奇”的景色,学生在理解“奇”字的基础上,很快找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顺势抓住三个“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景色的新奇与独特之处。
接着,我由女房东与作者的对话,过渡到第三自然段,引领学生感受德国美丽的景色,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等词语,想象奇丽的景色,同时朗读贯穿始终,学生入情入境地感觉德国的奇丽景色,积累优美语言。
至此,难点尚未突破,如何过渡到“为我,我为”的境界,引导学生体会的同时,又从中受到教育呢?于是,我问学生“仅仅是花造就奇丽景色的吗?(不是)那还有什么呢?”问题一抛出,大部份学生找到了答案,成功过渡到“为我,我为”的境界,“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只有置身于其中,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学生被带入文段中理解这种境界,我又趁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理解到受到启示与教育,感觉较深。最后由这种境界,点明这就是奇丽景色背后所隐藏着的这个民族的奇特之处,回到德国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学到这里,学生已经从课文中感受到了这个有着奇丽景色的民族的奇特性,最后,再次回到作者五十年后重游故地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从而再次突出主线。
课上完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的充分预习。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课前的充分预习能够对课文的学习发挥很大作用,五年级的学生也完全具备这个能力。德国风光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尽管课堂中我精心设计了欣赏德国风光短片的环节,带给学生诸多惊喜,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可以在课前设计搜集相关资料、的预习,这样在导入环节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德国风光资料交流,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2、课堂情境的创设有些生硬,没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例如:抓住三个“都”深入体会德国新奇的景色具体体现在哪时,我没有取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来,而是自己一股脑儿说出三个“都”,这样,学生缺少思考,自然缺少体验,无法进入情境。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教案设计
第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教学目标观
再用一支歌来概括,就可以是《明明白白我的心》。到这一境界,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材及学生的心情已经是水融的,已经是一体的了。这时候教师就能够完全游刃有余地根据学段特点、目标、文本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选择教材的着力点——语言训练点,能力生长点,方法技巧点。我们知道语言文字才是语文教学的根,学生的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和智慧的生成都离不开对文本的解读及语言文字的训练。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对各项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的处理中要有落脚点。聪明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这个最为有力的学习,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共创者,师生之间如果能在教材这个平台上建立学习共同体,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将会是事半功倍。这样的教材处理模式,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先帝啊教学观。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趣的,学生才会喜欢语文,那么“激发、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课程管理理念就会得到很好的落实。其实我感到语文学习如果是硬性的灌输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为语文是母语,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加之生活语言的生动所带给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家想想网络语言为什么就会流行那么快呢?趣味占据了一大部分因素。所以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项慢功,离开爱好做持久的动力。离开日常的耳濡目染是不现实的,但慢不是不讲效率而是水到渠成。所以教师要有“让学”意识,这个说法不是我说的,而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老师提出的。所谓“让学”也就是让学生爱,让学生实践,让学生爱上,最起码的要求要对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兴趣;让学生实践,就是要让学生亲历听说读写的实践,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潜心会文,静心思考,自主学习是“让学”的主要特征。但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课堂上能静下心来让学生潜心会文、静心思考的实践有多少。其实有很饿多的教学内容,我们完全不必刻意区寻来呢,语文课堂至始至终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比如改病句。其实我们在课堂上有很多时候都在说着病句。自己没有意识到也就算了,如果意识到就要随即让学生试着给自己改:刚才老师说错了一句话,谁能帮助老师纠正?大家想,终于可以找老师的错了,学生的热情会有多高,注意力会有多集中。还可以为学生改病句。这样回答问题的学生思维会越来越严谨,表达会越来越准确,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听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 语文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给的只是处理教材的思路,在学生完成每一步之后,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概括学习方法。例如我们将《鸟的天堂》一课,写景类的文章的共同的学习方法,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渗透给孩子或者交给孩子。尤其是在进行教学模式试验时,更不能机械地把教学模式营塞给学生,而要在自己思路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这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与欠缺而加以弥补。(根据时间长短加入自身的成长经验)。
1、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处理中,教师要学会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学会给知识安家。
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所谓帮助新知识找到家,就是当学生获得新知识之后,不能胡乱地对方,就要像图书馆一样,必须按一定的方式加以梳理。我们可以交给学生一些组织新知识的方法:如网络法、集合法、表格法、提纲法等。
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学会根据学情及学段目标调控课堂教学容量,正确处理好知识点、能力点与创新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每一节课中所占的比重。正确挖掘教材,把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变成富有弹性的语文教学内容,关键要把握好三点:
(1)课标中学段目标的要求。
? 教学目标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也是学习的导航仪,它决定着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也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大家要分清楚“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两个概念。尽管我们的老师都认同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语文或者用课文学语文”,但是不可否认,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态。因为混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导致目标失当,很多老师误把“教材内容”当“教学内容”,迷失语文教学的方向。在目标制定这一环节中,大家还应该考虑到不同文体的教学目标育教学形式也不尽相同,千万不要出现“千课一面”的现象。课文的体裁与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诗歌有韵文的朗读节奏美,记叙文有六要素,说明文有说明方法等,那么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应该是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教师有了文本意识,就不会仅局限于弄懂一篇文章的意思,而应该着眼于主动探索一类文章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而且能更有利于促进读写结合。总之在这以缓解的处理,教师要本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不要什么都抓,一定要重点突出。
(2)学生的学情。
?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情也是调控课堂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了解学生薄弱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有的放矢的教学;才能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 首先要善听,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结构,设计一些有梯度,有层次,能引起学生共鸣深思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调整标高,以期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语言反馈及时了解学情,也就是要学会抓住课堂上的生成点。
? 其次要善观。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听课理解情况及兴趣爱好会有不同表现:发现学生抓耳挠腮,眉头紧皱时就是向教师发出他已听不懂的信号;若学生俯头窥看,时不时瞟一眼老师时就是向老师发出他正在开小车,心不在课堂上;若学生躺在桌上,无精打就是向老师发出他对这节课不感兴趣;若学生手舞足蹈,跃跃欲试就是向老师发出他对这节课兴趣昂然思维活跃。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行动语言,及每种行动语言反馈信息。
预习和作业反馈也是安排教学内容的主要参照标准。所以教师要注重预习和作业的设计与反馈。
(3)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我觉得这一点至关重要的,试想有一教一与有十教一的效果会相同吗?什么叫游刃有余,什么叫顺势而导,这都要靠教师丰富的学识。季羡林老先生曾经给小学生提过一个背诵要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背诵200首古诗词,50篇古文。试想我们的老师能背下来的有几个?
总之到了第三重境界,教师对与课堂的调控,应该是在预设的基础上一种随势而变的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可以说是“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为我,我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文写作特点,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初步领悟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为我,我为”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初步领悟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德国印象》、《留德十年》、《季羡林文集》,品读“以小见大”课外小品文。
设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其中大树指谁?
2.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教给我们读书要做到三个“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就是他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切体会。比如他精通12国语言。光是德国,1935年至1945年,他在那儿就整整呆过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以后,当他故地重游,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指题)
3.齐读课题。(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学习新词,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5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这些词语大家会读吗?
课件出示新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莞尔一笑 脊梁 颇
指名读、齐读。教师随机指导。
3.指导书写。
(1)加点的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谈。
(2)教师范写生字“脊”,强调笔顺;范写“暇”,关注日字旁。
(3)学生练写。
4.请4位学生轮读课文4个自然段。学生评价。
5.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花美人美)
(三)自主研读,体会“花美”。
1.请学生读课文,找出写花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请学生再读这3句话,用横线划出描写花美的词语。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这两个词边想象画面。(课件再现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2)“山阴道”
①山阴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谈)
②小结:山阴道是地处我国的一处山清水秀,令人陶醉的风景名胜。
(3)“花的海洋”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③这段话中还有用得非常贴切的词语吗?说出理由。
(4)“任何”
去掉“任何”,让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贴切。
(5)“家家户户”
“家家户户”指的什么?能去掉吗?有更贴切的词语替代吗?
(6)“应接不暇”
①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在哪见过这个词语?
(比如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见过,课文中的“应接不暇”就是指眼前的花儿多得看不过来。)
②“应接不暇”在这里还包含着看花人怎样的情感?(喜爱,生怕错过)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贴切啊。正所谓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改一字嫌不当。真让人折服!
③课件播放画面,师生美读并背诵。
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教师配乐范读)
课件:配乐连播。
学生多种形式读。
3.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画面、用心揣摩文中每个词语的意思,融入了文章的意境,全身心沐浴在花海中,闻到了花香,看到了花美,读出了文章所蕴含的真情。
(四)合作探究,感悟“人美”。
1.关于“人美”,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相机课件出示:
①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为我,我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生读。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我,我为”。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 “为我,我为”的理解。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4.刚才我们读到的内容是描述德国什么时候的情景?四五十年之后,当作者再次来到德国,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课件出示: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5.如果今天我们再去德国,看到的一定还会是怎样的景象?
6.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会由衷地发出怎样的感叹?为什么?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五)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养花是件平凡的小事,但作者通过写“花美”和德国人民种花习俗的特别来赞美德国人民“为我,我为”的思想境界美;通过写德国人民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爱花、养花的习俗,这种“为我,我为”的美德来赞美德国民族精神的伟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板书:以小见大)
2.推荐阅读:《德国印象》